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新闻资讯 » 装修设计 » 正文

中式传统风格室内装修装饰特点及元素(5)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6-10-13  浏览次数:8
核心提示:中式古典风格、中式传统风格中普遍应用的雀替,也和藻井天棚、挂落、飞罩等一样,几乎可以说是同时来自于我国古建筑特色构件中,
        中式古典风格、中式传统风格中普遍应用的雀替,也和藻井天棚、挂落、飞罩等一样,几乎可以说是同时来自于我国古建筑特色构件中,在宋朝时还称为“角替”,到清代时才称为“雀替”,又称为“插角”、“托木”等,最常用的,在古建筑的横梁和竖材交叉处,横梁也称为“梁”、“枋”,竖材就是柱子,主要的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,从而增强梁枋荷载力,还能减少梁与柱相交处的向下剪力,同时又能防止横竖构材,即梁柱间角度倾斜,等等。
6      雀替
   雀替的材质,主要是根据中式建筑的整体建材应用情况,如果是木结构建筑,雀替就是木质材料,若是砖石结构建筑,雀替就可能是石材了,在雀替制式中,一直变化不断,直到清朝被确定为“雀替”,制式才稳定、成熟,而早在南北朝时建筑上已经出现了角替,北魏时期已经具备了角替即雀替的雏形,而直到明代时才大量应用,到清代逐渐发展成为风格独特的建筑、室内装修装饰构件。
 6           大雀替
   成熟后的雀替形态,我们从图中也可略见一斑,非常相似于两翼附着在柱头两侧,经过雕刻等工艺后的雀替曲线,和已经经过漆艺处理的色彩等外观,非常具有装饰性,在雕刻方法上,常应用的有圆雕、浮雕、透雕等,在几千年发展中,雀替逐渐发展、变化、形成七种样式。
 7           骑马雀替
   这七种样式分别为大雀替、雀替、小雀替、通雀替、骑马雀替、龙门雀替,花牙子,其中第七种的花牙子,即为前面所交流的挂落,在大雀替制作中,通常用大块的整木进行雕刻制作,上宽而逐渐向下收分,在底部还会加一个大斗,制成后整体地放置到柱头上,最早出现于北魏,第二种雀替明显地小于大雀替,在放置的位置中居于柱和梁枋交界处的下部,从宋代较多应用在室内,在元代则室内外随意地应用着雀替。
 
  • 下一篇:暂无
  • 上一篇:暂无
 
[ 新闻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新闻资讯
点击排行